“你去哪儿?”

    “考校明殊的进境,一会儿就回。”

    说赋闲在家,看起来也挺忙的嘛。据府中暗线回禀,练武就占去了他大半光景,还要授徒教子、看书写字、著书立说,给父母或友人回信,时不时的被管家诳去做工,偶尔接待些不请自来的访客。

    外头日头渐高,天气晴好,叶荐清没关窗,只轻轻带上房门,却并非去考教弟子进境,而是直接去了太医院。

    清风徐徐,吹动青灰色细纱帐幔,齐瑞双手交叠枕于脑下,驾起一条腿,微微阖目,把方才的交谈回想一遍。

    那少年因何将断虹送了回来?荐清似乎忘了回答这个问题。前脚一出城,后脚枪就送到,莫非是准备好的?可看他的愤恨劲儿,可不像专门来送枪来的。

    荐清是一时忘了,还是不想回答,后者的可能性更大。突然想起方才脑中未曾抓住的灵光,誓言,对了,枪在人在,枪毁人亡,这个誓言太毒了,简直不把他当人看。

    战场上兵器损伤是常事,哪怕绝世神兵,也不能保证丝毫不损,难道枪损了,他就得去死

    ?世人重誓,常道:誓不可轻,誓不可违,轻誓天必遣,违誓天必诛。

    若自己早知有这样的誓言,必先杀了逼他立誓之人,再想办法把那枪毫发无损地夺回来。

    观莫怀远对他还算有几分师徒情谊,他对那少年隐瞒不报,是否也因后悔让他立这誓言,想用什么交换把枪要回来?或许更早,就有人在布局想换回此枪,荐清说那少年办丁籍参加武科是“恰逢其时,顺势而为”,恰逢其时,顺势而为的仅仅是那少年吗?

    除了莫怀远,还有人谁知道那誓言?向子湮可知?

    先帝呢?也或许这本就是先帝的授意。

    若是,只能说先帝太不了解座下大将了,被人胁迫所立之誓,他以为荐清会在意?

    其实在说出“时势难合凌霜骨”之时,荐清已经不在意先帝了,当他不再被皇权牵着走,皇权反而要看他的脸色。

    说起来那次郊游的“意外”事件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最大的原因也是他。

    当时,在场的人还未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叶将军瞬间爆发的强大破坏力吓住,等反应过来是有人欲对靖王不利时,又被他出乎意料的举动惊住,哪里还有心思关注事件本身?

    返程之际,众臣恭送圣上起驾,叶将军出乎意料未曾随侍,反而牵马来到靖王殿下面前,道:“末将送殿下回府。”

    “有劳将军。”

    齐瑞扶着他的手登上车舆,感觉众目睽睽几乎穿透厢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