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到这位梁同窗,方青青也是印象深刻的。

    且不说黎三郎去了府学之后,他几次帮着送信到家里,再就是那个时候方青青去送饭在县城学馆外面卖豆花煎饼之类的。

    这位梁同窗可是最为捧场的,多次照顾她的生意,还带着其他同窗一起过来。

    相对来说,作为她的相公的黎三郎对她那个时候小买卖的实际援助还没有这位梁同窗多呢。

    而让她更加没有想到的是,婆婆还比她更加的交游广泛,在县城住了几个月甚至都能跟人家梁同窗的母亲搭上话。

    石氏就告诉她:“原先知道自己落榜了,那孩子心里也苦恼,据说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闷了一下午。

    后来不知咋的就想通了,跟爹娘说是再苦读三年试试。

    结果现在读书可用功了,他娘都担心呢,那孩子屋里的灯大半夜还亮着。

    可下一次考试还要等三年,他娘好担心孩子熬坏了身体。”

    所以,才会特意邀请黎三郎去他们家做客,也是为了开解梁同窗。

    婆媳俩的闲话家常让黎修平听到了,也忍不住的蹙眉。

    “天天熬到这么晚?”

    参加科举考试可不是光凭着苦读就能成功的,其他考生难道就没用功了,可是真正能考上的占了多少?

    大部分的读书人都是名落孙山,黎修平自己是没有到贡院门口看榜,却也能料到当时的情况。

    应该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石氏欣慰的看着三郎,然后才点头道:“对啊,所以梁太太才会发愁啊,孩子不认真念书要念叨。可是太拼命了,也发愁。

    果然啊,这世上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总不能做到人人满意。”

    还是她家三郎最好!

    哪怕后半句话石氏没有说,方青青也意会了婆婆的意思。

    也跟着在心里感叹了一句,幸好她遇到的是科举文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