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地主家的如数奉还,百姓家的三(2/5)
然后会看路程远近,方便是否,略加减。
赵汝述找到一个姓周的大地主。
这位周大官人祖上在六朝时显赫一时,大伙听过的就有西晋三害(周处、猛虎、长蛟)中的周处,在六朝时,周氏多人被封为王、公、侯,族中做过太守的数不胜数,到宋哲宗时,周氏周葵累拜参知政事,权知枢密院事,做到了宰相级别。
这周家是从三国到宋都算是名门世家,相当牛逼的存在。
周大官人家中有两万六千多亩田,在临安城可排前三。
连秦家的田都没有他家多。
这家伙就不信邪,我周家从三国到两宋,传承上千年,还没听过有皇帝要没收地主家田,要收重税的。
历古以来收税也是往老百姓头上收啊,地主家的如数奉还,百姓家的三七分帐,这个道理哪个统治者不懂?
周大官人认为,皇帝是做做样子,最后还是要从老百姓头上弄重税。
再说,你税能多重?我不信你一亩田收一石,就算你收一石,我一亩田产三石,除了给佃户的,还是有的赚。
周大官人和刘八太尉是临安最大的几个大地主,也是最不相信皇帝会这么干的人。
而他有个农庄和赵汝述的粮田距离比较近,那家庄里,他常年储粮超过十万石。
于是周大官人对赵汝述加价,上等田五十二贯,下等田十六贯。
赵汝述大喜,赶紧卖了。
他自己有两千两百多亩田,他琢磨了皇帝的心思后,卖了一千多亩,留了一千两百亩。
卖完后有些肉疼,但想想赵与芮的做事风格,他咬牙忍了。
这样又到手四万多贯,这么多钱放家里肯定不行,
赵汝述和梁成大出来时,两人都把田卖了,当然,这会手续比较麻烦,原本朝廷还要重做‘砧基簿’但现在会按福建的来,以后改成私田证,所以双方先签了合同,拿了部份定金,交接的事,还要等等。
两人出来后先对视一眼,接着同时暗暗叹了口气。
赵与芮登基后,对官员挺好的,总体工钱和待遇稍微加了点,文官加的少,武官加的多。
赵汝述找到一个姓周的大地主。
这位周大官人祖上在六朝时显赫一时,大伙听过的就有西晋三害(周处、猛虎、长蛟)中的周处,在六朝时,周氏多人被封为王、公、侯,族中做过太守的数不胜数,到宋哲宗时,周氏周葵累拜参知政事,权知枢密院事,做到了宰相级别。
这周家是从三国到宋都算是名门世家,相当牛逼的存在。
周大官人家中有两万六千多亩田,在临安城可排前三。
连秦家的田都没有他家多。
这家伙就不信邪,我周家从三国到两宋,传承上千年,还没听过有皇帝要没收地主家田,要收重税的。
历古以来收税也是往老百姓头上收啊,地主家的如数奉还,百姓家的三七分帐,这个道理哪个统治者不懂?
周大官人认为,皇帝是做做样子,最后还是要从老百姓头上弄重税。
再说,你税能多重?我不信你一亩田收一石,就算你收一石,我一亩田产三石,除了给佃户的,还是有的赚。
周大官人和刘八太尉是临安最大的几个大地主,也是最不相信皇帝会这么干的人。
而他有个农庄和赵汝述的粮田距离比较近,那家庄里,他常年储粮超过十万石。
于是周大官人对赵汝述加价,上等田五十二贯,下等田十六贯。
赵汝述大喜,赶紧卖了。
他自己有两千两百多亩田,他琢磨了皇帝的心思后,卖了一千多亩,留了一千两百亩。
卖完后有些肉疼,但想想赵与芮的做事风格,他咬牙忍了。
这样又到手四万多贯,这么多钱放家里肯定不行,
赵汝述和梁成大出来时,两人都把田卖了,当然,这会手续比较麻烦,原本朝廷还要重做‘砧基簿’但现在会按福建的来,以后改成私田证,所以双方先签了合同,拿了部份定金,交接的事,还要等等。
两人出来后先对视一眼,接着同时暗暗叹了口气。
赵与芮登基后,对官员挺好的,总体工钱和待遇稍微加了点,文官加的少,武官加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