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确实,需要一个指导思想,来推动全体华夏子民投入到接下来轰轰烈烈的大变革时代。

    毕竟,接下来的世界变革是机遇,也是灾难。纵然自己打击了理学,但天下之迂腐夫子仍然数不胜数。纵使此时有老朱在,他们可能会一时蛰伏,但纵然有官方的打压,朝廷也管不了这些老顽固们暗中传播陈腐的理学思想,传承理学的火种。

    等几十上百年之后,老朱和自己这一批人死绝了,难保大明不会出一个不肖子孙解除了理学的禁令,让这个陈腐的学说死灰复燃。毕竟,对统治者来说,理学这样鼓吹“服从天理”“阶级固化”的学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而且理学在百年的发展以后,已经有了足以让自己逻辑自洽的根基,而想要引领华夏子民放眼世界、对外开拓的朱肃,就必须也要有足够有信服力的核心思想。其实思想的传播与宗教十分相似,除了需要一个拥有绝对权威的“教主”之外,还需要传教用的“核心思想”。

    特别是,这本核心思想不止是要用来忽悠普通人,还要有能让那些博览群书的儒家读书人认同才行,这样才能和早已根深蒂固的理学掰一掰手腕。

    “教主”这个职位如今是自己在赶鸭子上架,而“核心思想”则是暂时空置着。抛开远超时代的眼界,自己的文学素养究竟有几斤几两朱肃是再明白不过的,说不定连普通的秀才也比不过。如果让自己来编写作为指导思想的核心思想,那绝对是贻笑大方,既然如此,不如让熟读百家、对自己的理念颇为认同,又在学术界中甚有地位,且品德高尚的宋濂宋夫子来代为编纂。

    至于这本核心思想署谁的名字,他并不在意。送宋濂登上这个“立言”的圣人宝座,他也表示完全没什么问题。

    不过被朱肃扶起之后的宋濂却不这么想,他看着此时一脸高兴的朱肃,心中更是感动。已经数次领教了朱肃对儒学“超伦卓绝”的理解之后,他自然不会认为朱肃是真的因为自己的文学素养不够,所以才想让他来编撰这本巨著。

    他此时是觉得,自己这位学生是想要如自己所说的那般身体力行,去切实的实践先人走过的筚路蓝缕、开疆拓土的艰难道路。

    而大公无私的,将这个能够名留青史的机会,让给了自己。

    “殿下放心,老臣绝不会让殿下之高义,就这么埋没。周公旦被奉为先贤,老臣,则必将殿下奉为不亚于周公的圣人!”

    老人家心中暗暗的想,同时,便拱手向朱肃告辞。

    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查阅周礼的相关书籍,好将这一本可能会改变整个华夏格局的大明版“周礼”,给早日创作出来了。

    等宋濂走后,朱肃也略微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发扬理学的朱熹也不过是同进士出身,论及文学功底,宋濂的水平未必就弱于朱熹。只是朱夫子这个人比较敢想,有了自己的一套说法,然后借用在圣贤经典之中牵强附会的方法,将自己的思想包装之后发扬光大了而已。

    宋濂本就是一方大儒,又有他们这些老朱家的人在后面支持,起点不知比朱熹高了不知道多少倍,现在又有了自己灌输给他的一套思想,要想在故纸堆之中复原出一套大明版的“周礼”出来,也并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一旁也听得热血沸腾的刘伯温也借喝茶平复了一下情绪,他抬眼看着朱肃,越发感觉这位殿下果然所谋甚大。见朱肃的眼神也看了过来,于是刘伯温顺势笑道:

    “殿下请宋兄是想让他著书,不知请臣前来,又是有何事相托?”

    “确实也有一事。”朱肃轻咳了一声。“拜托刘先生的事亦极其重要,丝毫不亚于宋师。”

    “本王,想请先生您屈尊担任国子监教谕一职。”

    以堂堂伯爵之尊,担任区区一个国子监的教谕,这确实是屈尊、甚至是近乎侮辱的一种安排,与宋濂“立言”的重要程度也不可同日而语。正当朱肃已经准备好向刘伯温解释,为什么教谕这个职位会如此重要的时候,却没想到刘伯温只是微微一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