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速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南山建工的速度。

    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南山建工就上了两次《大唐日报》的头条。

    “大唐第一高楼顺利封顶!”

    “颐和园确定选址,南山建工再次成为独家承建商!”

    这些消息,让长安城的冬天显得很是火热。

    基本解决了升降梯的问题之后,大唐第一高楼的修建就进入了快车道。

    因为剩下的工程大部分都是室内工程,哪怕是冬天,只要气温不降低到零度以下,也能够正常施工。

    李宽准备在明年春天的时候,正式将这座高楼推送到长安城百姓面前。

    “王爷,这渭水支流引入水源到颐和园之中,再让水流到作坊城的中心湖之中,最终让它们顺着作坊城内的河涌,重新汇入到渭水下游。我觉得这个方案,可行性非常高,并且解决了颐和园需要大量活水的问题。”

    阎文本仍然是本次颐和园修建的将作大匠,同时,他还邀请了渭水书院的宇文善来给自己当副手。

    作为宇文恺的关门弟子,宇文善这几年在渭水书院的表现也算是比较出彩,很是让渭水书院的格物学院上了一个台阶。

    “没问题,水源的方案就按照你说的来制作。颐和园的建设重点就是一山一水,作坊城旁边,并没有像样的山坡,也没有明显的大湖泊。正好把挖掘湖泊的淤泥堆积到旁边,形成一座人工堆积的山坡,然后围绕着山坡修建一些庭院和宫殿,四周栽上各种名贵树木花草。这个湖,要挖的足够大。

    听说杭州那边有一个西湖,去年杭州刺史在西湖中间筑了一道堤坝,将西湖一分为二,让这堤坝成为了一道新的风景线。我们的颐和园,直接参考西湖的格局来挖掘湖泊就行,总之我希望这个颐和园,是一个跟大明宫完全不一样的行宫,能够让陛下住进来之后就不想离开。”

    既然杨本满那帮人那么给力,给自己这么好的一个助攻,李宽自然要把这个机会把握好。

    行宫的修建,如果不能把李世民吸引过来?那么意义就大大的削减了。

    相反的?如果以后李世民一年到头,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在颐和园里头?那就相当于大唐的政治中心转移到了颐和园?转移到了作坊城。

    这背后的意义,自然不需要多说。

    “王爷?其实按照大明宫那样修建,速度最快?花费的钱财也少。如果完全要按照江南风格来修建?那么费时费力不说,钱财绝对不会少花,您要不要再考虑考虑?”

    阎立本已经跟李宽交流过颐和园的建设思路。

    虽然他心里还是挺期待的,但是看到那规模浩大的宫廷建筑?生怕修了一半就修不下去了。